第五乐章
第五乐章是二段曲式的最快板。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分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
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第五乐章
请同学们分段欣赏第五乐章
1.终曲乐章与第二乐章一样,同样是一个无展开中部的奏鸣曲式结构。
在A大调的属持续音上,主要在小提琴、中提琴和钢琴声部转接演奏的就是活泼轻巧的第一主题(主部主题)。
2.呈示部中的连接段主要采用了展开陈述方式,对第一主题做了充分的展开发展。还可细分成导入、中心、准备三个阶段。
在A大调的属持续音上出现了类似第一主题的平行乐句,是连接段的导入部分。
3.中心段则是对主题素材的分裂展开发展,用a小调和C大调相交替。
4.在连接段的后半部分,预示了将要出现的第二主题(副部主题)的主题动机,并在弦乐组和钢琴声部之间相互交替转接,形成准备段。调性在最后转向D大调。
5.由小提琴和中提琴八度齐奏出的就是第二主题,相较于第一主题来说更富有歌唱性,D大调。大提琴声部与上面两个声部“对话式”呼应。钢琴声部为分解和弦背景织体层,使主题更加活泼生动。
6.在第二主题尾部插入一段富有展开特点的转折段,转折段的素材取自于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使终曲乐章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这不仅为副部主题增添了继续发展的推动力,而且在没有真正展开部的基础上又充当了展开部的作用,调性游移不稳定,音乐中充满了活力。
7.所有声部收拢于D大调的主和弦上,在小提琴和钢琴声部再现了第三乐章三声中部的主题素材,形成了本乐章呈示部最后的结束部,进一步巩固了第二主题的调性。
8.终止式之后第一主题移调至E大调上再现。写作手法与呈示部相类似。
9.连接段与呈示部也一致,最后部分转向A大调。
10.第二主题先由大提琴声部奏出,副部主题从一开始就“调性服从”到主部调性A大调,体现了奏鸣曲式的特点。
11.充满活力的转折段与呈示部写法相一致,具有展开的特点。
12.音乐进入最后的结束部,在A大调上收拢,与第一乐章呼应,形成统一的结构力。
唱片中的音乐家
寇克特弦乐四重奏团 (Koeckert String Quartet), 由小提琴家鲁道夫·寇克特创立于1939年,现已全部更换人马,但人事更替是逐步进行的。该团曾首演过布鲁克纳、欣德米特、吉纳斯特拉、克莱涅克等作曲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