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中段的维也纳舞曲风表现了恬静而又愉快的心情。
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第三乐章
请同学们分段欣赏第三乐章
1.活泼跳跃的主题由小提琴和中提琴声部奏出,A大调,之后又转交于钢琴声部。弦乐组声部与钢琴声部之间的对话转接,以及对离调和弦的频繁运用,使主题体现出一定的展开性特点。
2.主题的第二乐句是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展开发展,调性由A大调转向C大调,并最后在主和声上收拢,形成一个转调乐段。
3.随即在C大调上引出第三乐章第一部分的第二个乐段。先由钢琴声部八度奏出的主题,其实是第一乐段主题的派生,一小节后小提琴声部模仿呼应,因此使第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主题第二乐句向上移高大二度,移调到D大调。
4.小提琴和中提琴声部,在钢琴声部持续演奏的四分音符音型织体层上,相距八度弱奏出了一个舒缓的a小调旋律线条,与前两个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旋律主题以4小节的乐节长度来回转接于弦乐和钢琴声部,连续的转调(F-bB-bE大调),形成了明暗色彩的对比。并最终在A大调上开放结束,引出再现的第一乐段。
5.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属音E,引出了活泼明快的A大调主题,形成一个再现乐段,使第一部分体现出ABA1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在完全重复一次B乐段和A1乐段之后,进入本乐章的第二部分,三声中部。
6.第二部分(三声中部)的内部结构也是一个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整体是由单一素材发展而成的。先由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的就是这个富有歌唱性的对比主题,与第一部分中谐谑风格的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D大调,钢琴声部与之“对话式”呼应。主题在尾部转到A大调上收拢结束,为转调乐段。
7.随后出现的是一个由单一素材展开的乐段。在这个乐段中,舒伯特对歌唱性的主题素材作了更进一步地展开发展。所有的五个声部被纵向划分为三个层次,这一主题素材以紧接模仿的转接方式展开,并且调性游移不定,强调了调式色彩的变化,音乐显得十分细腻。
8.所有声部突然出乎意料地强奏出几声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打破了之前正在温婉歌唱的主题,将调性引回到D大调。短暂的休止之后,再现出了三声中部开始处的歌唱性主题。使第二部分也体现出了CDC1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完全重复一次D乐段和C1乐段之后,从头反复(D.C.)地再现出了这个乐章的第一部分。
9.第三乐章的第三部分是完全再现重复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清楚的听到明快活泼的谐谑主题又回来了。音乐就在这样一种富有活力的情绪中收拢结束。
唱片中的音乐家
寇克特弦乐四重奏团 (Koeckert String Quartet), 由小提琴家鲁道夫·寇克特创立于1939年,现已全部更换人马,但人事更替是逐步进行的。该团曾首演过布鲁克纳、欣德米特、吉纳斯特拉、克莱涅克等作曲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