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游大唐西市博物馆》、《读《史记》后感》
作品名称:《游大唐西市博物馆》、《读《史记》后感》
原创作者:舒旭森
所属学校:西安市未央区车辆小学 三年级一班
游大唐西市博物馆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爸妈妈一起去大唐西市博物馆游玩。
我们先来到了第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唐百姓们安居乐业、快乐生活的缩影沙盘。看,那卖菜的大叔正笑吟吟地站在门口,像是在随时恭候顾客的光临;种田的大伯正高高的举起锄头,像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杂草都除光;还有那身着官服的县令,正站在高高的小土堆上,满面笑容地张着嘴巴,仿佛是要把刚刚得到的大好消息赶快告诉大家。我想:大唐的皇帝可真了不起,不仅使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处还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声名显赫的唐三彩。这些唐朝时期留下来的 陶彩,不但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工艺品上的涂料颜色至今已过数千年,却仍然五彩缤纷、光艳夺目。看到这些,不禁使人赞叹:唐朝陶彩制作工匠的卓越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是多么的出神入化、令人折服。
在第二层,我们看到了唐朝时期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石碑。这个庞大的石碑家族的全体肤色,几乎都是接近于黑色的深蓝色。这些石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欣喜的我数了半天,也没数见总共到底有多少个字。
第三层是古代货币的世界,里面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古人用过的货币。我边走边看,突然,一枚“千层币”展现在我面前。我好奇地上前仔细观看,原来这是一枚和其它铜币长得一模一样的货币,但唯一不同的是,它比其它铜币更大、更厚,至少有七八个普通铜币叠起来那么厚。我想:它在货币王国里可能是一个大力士,常常为百姓造福呢!
听爸爸说,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我心里想: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条通往西域的商业之路,才造就了古时一个个无比繁荣的商业帝国。看来,还是要经常出去走走,才能积累更多的见识和财富啊。
下午,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我想,假如下个礼拜天还有机会出来玩的话,我一定会再次来到这里——大唐西市博物馆。
读《史记》后感
这个暑假,我又细细品读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这部书主要记载了我国上起上古传说的皇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罗万象,脉络清晰,详实地再现了我国古代一个个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在这部书里,我认识了许多英雄豪杰。如:炎帝、皇帝、大禹、齐恒公、晏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更是令我感慨万千。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灵王本想着羞辱晏子,结果却被晏子识破把戏;齐恒公以大局为重,赦免了当初差点把自己杀害的管仲,管仲最后帮助齐恒公绕过了许多弯路;秦二世做事没主意、没主见,不思考后果,相信奸诈小人的话,最后让小人赵高迷惑,对他言听计从,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在这众多的英雄豪杰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西楚霸王”项羽和“刑上大夫”商鞅。说到项羽,想必大家对他也有所了解。没错,他就是英勇好胜、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可正是因为他在战事上的过人之处,才造就了他极其自负、刚愎自用的性格。就连一直对他中心不二的谋士范增处处为他的天下大业着想,可他却多次不听范增的话,导致了他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再说刑上夫商鞅,他有雄才大略,可在魏国却苦无用武之地。但幸运的是,他遇见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商鞅实施了一场绝后空前的变法。当时,为了获得百姓们的信任,商鞅用重金让人把一根三张高的木头从南门扛北门,让百姓们相信他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由此,也便有了“立木取信”这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读了《史记》,可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放下书本,我仿佛看到了繁荣的周朝、残暴的秦始黄、“胡服骑射”强赵国的赵主父;看到了皇宫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快乐生活;看到了都城咸阳城秦始皇焚书的硝烟、乌江之畔、霸王别姬的悲壮场面......
重读《史记》,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必须像齐恒公一样做事要先考虑事情的后果,舍弃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而不能像愚蠢的秦二世那样,被外表蒙蔽双眼,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事情的原委。通过这部书,也让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以后我有空了,一定还会再一次细细品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