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也称文房四宝。
毛笔是用兽毛扎成笔头,再粘结在管状的笔杆上制成的。
一支好的毛笔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
“尖”就是笔锋尖锐;
“齐”就是修削整齐;
“圆”就是笔头圆润;
“健”就是毛笔弹性强,写出的字锐利矫健。
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初学书法一般选用兼毫笔。
墨,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
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烟、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墨的水分及胶的成分不同,会影响到墨的黏度。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墨,其黏度有所不同。另外,初制成的墨的水分亦较多。另有存放时间较长的墨,其致密度较高,并经过长年累月的干燥,使墨色的立体感更高。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
现在,人们写书法时,常使用墨汁。
书法作品一般都写在宣纸上,因为宣纸最善于表现墨色的枯湿浓淡。但宣纸原料为檀树皮,制作工艺复杂。古人有“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之说,故宣纸价格昂贵。初学毛笔字一般用元书纸、毛边纸等价格低廉的纸。
砚最初是与墨锭配合使用的,因而砚的品质就十分重要。砚的种类繁多,有石、陶、瓷、铜、铁、玉等不同材料制成的砚,能用来磨墨作画的则以石砚为佳。
我国的“四大名砚”有端砚、歙砚、澄泥砚及洮砚,广东端溪之石加工而成的端砚、安徽歙县龙尾溪所产的歙砚,是砚中历史悠久、质地精良的品种,最为著名。
好的砚台石质比重大,细而坚硬,发墨较快而且墨汁研磨出来细腻无渣,需要提醒的是,在研墨时不宜用力过大、速度太快,要心平气和地顺着一个方向研磨,正所谓“磨墨如病夫”,才能研出好墨。
现在,砚台也作为盛放墨汁的书法用具。